新动能 协同师生续写辉煌
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数学建模系统课程的教学,其教学经验丰富,队伍精明强干,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意识强,同时具有不断进行教研、教改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团队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坚持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与能力训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指导相结合,数学建模课程建设与数学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方面形成了理论学习、实验巩固、培训强化、竞赛实践的系统模式。
据邓昌瑞导师介绍,他非常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突出青年教师培养,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项指导,促使在教学、科研、学生指导诸方面稳步提升。
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邓昌瑞与周小红老师逐渐形成了堪称为模范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在组织竞赛还是科研中,两人都能心意相通、密切配合、互补长短、共同促进!在他们的带动下,建模团队在科研、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被美国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近10篇, 主持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教改课题十余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就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本科组竞赛。在2015-2017的三年中,江工共派出63支队伍共189名本科同学参加了“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本科组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三年中,有两队获得本科组全国一等奖、有六队获得本科组全国二等奖、有11队获得本科组江西一等奖、有16队获得本科组江西二等奖,有18队获得本科组江西三等奖,获奖率达到82.5%,并且在第一年(2015年)就获得了本科组江西团体总分第三名,排名稳居江西各高校前列。
而2017年又是江西工程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参赛以来最为不平凡的一年,在该年的竞赛中,江西省本科组共有6个队(来自4个高校)获得全国家一等奖,占总参赛队的0.72%,而江西工程学院本科组获得2个全国一等奖,是我省民办高校中唯一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高校,获奖数量与江西理工大学并列江西省第一名,江西财经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紧随于后获得1个全国一等奖。
自从2005年学校建立了数学建模创新研究团队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尖端应用型人才,涌现了年薪40多万的2006级智能制造专业的郭波,他被学校誉为“素质拓展之星”;还有‘三高就业’(高起点、高平台、高薪酬)的2008级电管专业的翁怡冬、2010级新能源专业的程鹏等等。优异的成绩充分地说明了江西工程学院是全省高校培养数学建模人才方面的姣姣者和创新创业优秀代表!

新发展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风雨兼程13年,数学建模团队传承优良的江工“三苦精神”传统,在建模竞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竞赛成果卓著,教科研成果发展强劲。正如名人鼓励学生所曰:“求学时光岂无限,人生伊始莫畏难;天道酬勤是良训,为学志当存高远”。正是弘扬了这种特有的江工精神,激励着师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模奇迹。
“我来自江西师范大学一名刚毕业的研究生,刚入职不到一个月,我发现江工的教师工作很投入,上课声音特别洪亮,每一堂课,教室里满满的,看见授课教师背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诠释了江工教师的爱岗敬业,学生的不畏艰辛,爱拼就会赢;初来乍到,我感觉在数学建模团队压力太大了,尤其是在科研项目上,觉得课题难,任务重,但是看看周围的老师,如周小红、黄艳梅等老师,为了顽强地攻下难关,他们每天都奋战在凌晨1至2点钟,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不仅在数学建模团队教学上有所成就,而且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在这种环境下,我看到了邓昌瑞导师领队那种'严中有爱'的治学精神,于是,我渐渐地改变了我的看法---压力真的不算大,在团队中,一直能沿袭江工‘三苦精神’,学校想不成功都难,我觉得非常幸运加入这个团队......”张小圆饱含深情地说。
人们常说,来到新余,你不可不知在这里,拥有一所中国百强造福大学----江西工程学院。在这所大学里,不仅充满着诗情画意,回荡着美丽歌声,跳动着青春舞步,演绎着精彩故事,静听着花开的声音,而且还在学生的灵魂深处留下创新创业的痕迹,使我们的学生实现心灵的丰盈、精神的高贵和人格的完善,诗意地栖居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实现全面、个性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故这里誉为:一所有灵魂的大学,一个诗情洋溢的校园,一支“走向更好”的教师团队,一个影响学子一生的地方。
看见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笔者还是悄悄地离开建模团队,以免打扰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于是乎,没走多远,手机里来了一封短信,他是这样写的:我是来自江西南昌的一名学生,2017级本科土木专业的文建辉,初来江西工程学院的时,自己在学业上还没有所规划,但当我听到学校的数学建模队组建的信息的时候,我觉得学业上好像有了目标,因为我本身就比较热爱数学这个这个学科。后来我如愿以偿加入了学校的数学建模队,并且被选上了数学建模队的队长。在培训期间,虽然遇到了好多问题,但我们都努力克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十分认真并且充满了热情。
记得有一晚上培训时,下了大雨,我和同学们都在教室等待熊伟老师来上课,可过了十几分钟老师还没来,本以为老师有事来不了,刚想和熊老师打电话问一下情况,这时熊老师走进了教室,他跟我们说不好意思迟到了,而我却看到了他的裤子和鞋子都已经被雨淋湿了,我当时就觉的很感动,老师冒着大雨来给我们上课。像这样的老师我们建模还有很多,黄艳梅老师暑假给我们上课,但家里还有个小孩需要人照顾,为了工作做到两不误,她就把小孩放在办公室,自己去教室给我们上课。
邓昌瑞导师为我们操碎了心,从建模队组建开始到现在,他一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的上心,经常鼓励我们要在暑假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周小红老师是个全能型的老师,知识渊博、爱生如子,他经常会问我们其他学科有什么没听懂的,如果我们说没听懂,他便会给我们讲一下这个学科。虽然周老师对待我们比较严格,但是严师出高徒,他所教授的知识我们都能很快的接受。
在建模队里不仅老师认真负责,同学们也十分热爱学习,暑期补课期间,原本规定的是周六晚上和周日一天休息,可很多同学依旧按照上课时间来到建模基地自己学习,例如余文平,张秀华,左玲玲,钟祥辉,程翔仁等同学他们都十分的认真。
我参加数学建模,目的是为了跟好的学本专业的知识,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因为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和数学息息相关,同时也想在数学建模比赛中获的一个好的成绩,不仅仅是为了荣誉,也是为了对的起老师这半年来的辛苦教学和自己的汗水。
一封感慨万千的信,一份永不变的承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钢铁又是怎样炼成的......邓昌瑞导师用自己的行动,铸就了江西工程学院数学建模的辉煌;他那份爱生如子、俯首为牛、严中有爱、勤于钻研的江工情怀,已然被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和效仿。
新时代新使命,他说:“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带头人简介:
(一)邓昌瑞
邓昌瑞,江西工程学院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始人、负责人,新余市优秀教师、新余市十佳最美教师、江西省优秀指导老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优秀指导教师。
(二)周小红
团队带头人周小红,1982年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科研处科长,江西省数学建模专家库专家,先后多次被江西赛区组委会选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西赛区阅卷工作。工作中,在做好科研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工作等本职工作的同时,到一线教学岗位兼任教学工作,并组织、培训、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积极参与教研讨论活动,始终把成为一个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新余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个人2006—2011年连续5年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荣誉;2006年获得新余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2014年获得江西工程学院“教学五佳”荣誉;2015年获得江西工程学院“科研五强”荣誉;2015——2017年连续3年获得江西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2006——2017年连续11年组织、培训并指导学生参加同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Copyright © 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联系电话:65692047 备案号:苏ICP备18058373号-1
技术支持: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10-85229289
您是第【1570164】位访问者